情人节前的那几天,我们的蛋糕订单接到手软。我暗中等待着有哪一位女士订一款巧克力蛋糕送给她的配偶,或者异性朋友什么的,但是没有等到。人们订奶油蛋糕的更多。
我像是暗中玩一个游戏,自己偷着乐了两天,最后败兴结尾。
日本的情人节,女性通常送巧克力给配偶或者心仪的男性,因此在日本,情人节又被称作“巧克力日”。尽管有资料显示,日本的“巧克力日”是销售巧克力的商家“创造”出来的,我却宁愿希望是日本人知晓巧克力的“催情作用”,这样才有趣。
不过,我其实是想说,巧克力有可能存在催情作用。西方有医学专家认为,巧克力里有一种被称作苯乙胺的化学物质,它们对人体的作用,类似于安非他明,当这种物质释放到血液里,就能提高人的情绪,产生积极的能量以及愉悦感。另有研究发现,当人们处于“沐浴爱河”的状态时,苯乙胺在大脑里的水平会增加,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品尝优质巧克力时,会产生愉悦感。
坦白说,这些说法于我而言仅仅成立在纸上,我自己以及我先生吃巧克力的经验,除了在专业需求与减肥需求之间存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,并未给我们带来那种特殊的愉悦感。偶尔在晚饭后,我塞一颗巧克力进入我先生的嘴巴,并不曾出现那戏剧性的一幕——他并不会一边咀嚼巧克力,一边拉着我走向卧室。
把巧克力的“催情作用”讲述得最动人的作家,是英国女作家乔安娜·哈里斯(Joanne Harris),她的成名作《浓情巧克力》,后来被拍成同名电影,并邀请了约翰尼·德普和朱丽叶·比诺什联袂出演男女主角。乔安娜从小在外祖父母的糖果店里长大,她的曾外祖母是远近闻名的巫师,所以《浓情巧克力》里弥漫着糖果的芬芳和魔幻色彩。剧中的比诺什从她母亲那里继承了族人调制秘汤的本领——这秘汤由可可的果实制成,并让她的父亲爱上了她的母亲。秘汤后来演变出千变万化的巧克力,陈列在比诺什的糖果店里。巧克力开始改变着小镇上的人,成为欲望和诱惑的代名词,对抗着宗教的禁欲主义。
有一天,德普乘着他的船来了。比诺什请他品尝了两款巧克力,德普都说,那不是他的最爱。但这并不影响二人在某一个夜晚共浴爱河。一场大火烧掉了德普的船……他又离开了小镇。北风吹尽,夏天降临小镇的时候,德普回来了。热巧克力从比诺什的锡壶注入瓷杯,冒着热气,德普微笑如风,“我以为你猜不到,热巧克力是我的最爱。”
热巧克力的样子,就是当年让比诺什的父亲爱上她母亲的那一瓢秘汤的样子——那是加了辣椒粉的生可可。在比诺什母亲的族人那里,人们认为可可能够释放人内心的欲望,并且揭示命运。
我也曾经想把辣椒粉加入一杯热可可,端给我先生喝下去……但是,至今尚未攒足勇气。如果您也想对您的先生做此类大胆之尝试,建议将15克的可可粉与200克的热牛奶混合均匀,或许可以创造一个美妙的夜晚。试试看吧!